1. 基本原理
活性炭是一種經過特殊處理的碳材料,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積(500~1500 m2/g)和豐富的微孔結構。當污染物質(如有機氣體、異味分子等)通過活性炭時,它們會被吸附在炭表面的孔隙中,從而實現凈化目標。
2. 吸附機制
(1)物理吸附
范德華力作用:活性炭表面與污染物分子之間通過弱范德華力結合。
孔徑匹配:活性炭的微孔(<2 nm)、中孔(2~50 nm)和大孔(>50 nm)結構對不同大小的分子進行選擇性吸附。
特性:可逆過程,吸附量受溫度、壓力影響較大,低溫高壓有利于吸附。
(2)化學吸附
表面官能團反應:活性炭經氧化、磺化等改性處理后,表面含氧官能團(-COOH、-OH等)可與特定污染物(如酸性氣體、重金屬離子)發生化學反應。
特性:不可逆或部分可逆,吸附選擇性更高。
3. 活性炭吸附過程
擴散:污染物分子從氣流中擴散到活性炭表面。
吸附:分子進入孔隙并被吸附在炭表面。
平衡:吸附速率與脫附速率達到動態平衡(吸附飽和)。
4. 影響吸附效率的關鍵因素
因素 | 影響方式 |
---|---|
孔徑分布 | 微孔吸附小分子(如甲醛),中孔吸附中等分子(如苯系物),大孔作為擴散通道。 |
比表面積 | 表面積越大,吸附容量越高。 |
污染物性質 | 分子極性、分子量、濃度(高濃度更易吸附)。 |
溫濕度 | 高溫會降低物理吸附效率;濕度過高時,水分子可能占據吸附位點。 |
氣流速度 | 流速過快會縮短接觸時間,降低吸附率。 |
5. 典型應用場景
VOCs處理:吸附苯、甲苯、甲醛等揮發性有機物(工業廢氣、裝修污染)。
除臭:去除硫化氫、氨氣等異味(垃圾處理站、養殖場)。
防毒面具:過濾有毒氣體(軍事、化工)。
水處理:脫色、去除余氯及有機物(凈水器、污水處理)。
空氣凈化:家用/車載空氣凈化器中的除味模塊。
6. 活性炭再生與維護
再生方法:
熱再生:高溫(100~400℃)加熱釋放吸附物(需專業設備,適用于工業)。
蒸汽脫附:用水蒸氣吹掃回收有機溶劑(化工行業)。
化學清洗:用酸/堿溶液處理特定污染物(如重金屬吸附后的再生)。
更換周期:
家用場景通常直接更換(飽和后吸附能力不可逆下降)。
工業場景可通過再生延長使用壽命(一般3~5次再生后需更換)。
7. 技術局限性
選擇性差:對非極性分子(如苯)吸附效果優于極性分子(如甲醛)。
濕度敏感:相對濕度>60%時,吸附效率顯著下降。
不適用無機氣體:對CO、NOx、SO2等無機氣體吸附能力弱。
二次污染風險:飽和后可能脫附釋放污染物,需及時更換。
8. 增強型活性炭技術
浸漬活性炭:添加化學試劑(如KMnO?、KI)增強對特定氣體(如H2S、汞蒸氣)的吸附。
蜂窩活性炭:將活性炭制成蜂窩狀結構,降低風阻,提高處理效率。
活性炭纖維:比顆粒炭吸附速度更快,適用于低濃度污染物。